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 轉載 ] 王老師四篇網誌談設計-王炳南 (歐普廣告設計總監)


[ 轉載 ] 王老師四篇網誌談設計-王炳南 (歐普廣告設計總監)


設計
歐普廣告設計 (王炳南) 寫於 2012122016:02 ·

「一旦所有工業處於價錢和功用相等的競爭水平上,設計將是勝敗的關鍵。」---Constant Nieuwenhuys (荷蘭文化評論家)

「設計已經開始民主化。我們所處的周圍景觀已經改進,人們更像評論家,不只是觀眾而已。」---Karim Rashid ( 1999George Nelson設計獎得主)

「這是設計的黃金時代。」---Syas Mark Dziersk (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主席)

什麼是「設計」?
根據「中國百科大辭典」的解釋,「設計」的原意是指「藝術、文學、音樂及所有行動的企劃和構想」,狹義的說,「設計」也指「建築、服飾以及各類商品等作品的計劃、構想」,或者「基於資料處理的需要,而將問題作成程式或系統等工作的過程」。
這樣的解釋表面看似乎很清楚,但卻又有說不出的模糊。模糊是因為,上述的解釋在字義上又冷又硬,感覺上距離好像很遙遠。

或許換個輕鬆點的方式,「設計」這兩個字可以跟我們貼近一點。
簡單說,「設計」其實是一個「說故事」的過程,一個「溝通」的方式,包含有形的以及無形的。
以「企業識別」(CI)為例,公司名稱本身所透露的意涵,公司名稱化為可看得到的字體,其形體、大小、顏色所給予人的感受,公司Logo因其圖象、結構所傳達的訊息,在在的都在說著故事,說著這家公司的內容、這家公司的文化、這家公司的企圖以及對於未來長遠的願景;甚至還包括這家公司在社會所扮演的角色、擔綱的定位以及扛負的責任。
同時,透過這個說故事的過程,讓這家公司和所有他所觸及的對象「溝通」,以達成彼此的了解並建立「互信」的關係。
  

在上述的解釋裡,有兩個名詞很重要,一個是「溝通」,一個是「互信」。因此若更進一步詮釋,「設計」其實是一個「溝通」的手段,而透過「溝通」,「互信」於焉可以建立。

在高速競爭的社會裡,在商品爆炸的市場上,「互信」成為行銷上不可或缺的利基(niche),因為,「互信」代表品牌的忠誠,「互信」意味價值的認同,「互信」,讓生意無往不利。




一本教會我如何看設計做設計的書!!!
王炳南 寫於 2012131 12:47 ·

由大陸留日設計師朱鍔先生對日本一線設計師訪談的「日本設計的未來學」(商周出版),書中是以兩人對談的方式,訪談了三宅一生、深澤直人、原研哉、佐藤可士和、隈研吾五位不同領域的設計師,談到各位大師級人物對生活體驗的看法,給我更加深地認識他們的設計觀,教會我如何看設計、做設計。 





作者問三宅一生:你這輩子做了什麼事?
他回答:裁了一塊布。


回答得很直白,這不就是一位設計人一生想做的一件事嗎?
對事對物的執著,如作者序言提到「好的設計師,必先是明眼達人。設計的學習,始於磨練眼力和眼界的修行,所見所聞所行積累到能讓自己雙眼清明,妙劣自能早早了然於心。「好設計」必是「無設計」,何謂無設計?心外無設計,即「心設計」:想設計做設計時,不基於設計的技巧技法,而先做「心思」梳理,說起來容易,修行起來卻是刻苦的工夫。」,正如三宅一生他雖已是大師級人物,但還在執著的「裁一塊布」。

書中另一位以「藝術指導」自稱的佐藤可士和先生,提出了品牌整理術的觀念,他的作品UNIQLO服飾品牌,有些人對UNIQLO並不陌生,UNIQLO已在台北上市,大家去感受一下UNIQLO的威力。
佐藤可士和先生都以「藝術指導」自稱,我出道30年一事無成,看來只能免強的稱自己為--總兼。無論打掃修電腦、掃圖列印、跑腿送稿、PR喝酒...什麽都可兼。


  
老包的話 --- BAUHAUS say
王炳南 寫於 2012118 9:40 ·

191941日由華爾特‧格羅佩斯 (Walter Gropius)在德國威瑪(Weimar)創立「國立包浩斯設計學校」開啟了現代設計史,也為工業時代的設計教育開創了新的紀元。

 


   而在包浩斯建校短暫的十四年三個月中,發表了兩篇宣言(1919創校宣言及1923教育宣言),其內容意思深遠的影響了現在的設計教育;在創校宣言中有段提出:「藝術不是一種專門職業。藝術家和工藝技師之間根本上沒有任何區別。藝術家只是一個得意忘形的工藝技師。在靈感出現並超出個人意志的珍貴片刻,上蒼的恩賜使他的作品變成藝術的花朵。然而,工藝技術的熟練對於每一個藝術家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真正創造想像力的根源即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面。」



這段宣言讓我體認到「技職教育」的訓練,在設計創作上是多麼的重要,包浩斯主張的工廠實習制的教育方式是對的,在設計工作上本存著師徒傳承的過程中,要創作出超前傑出的好作品,如果不理解工藝技術及材料應用,那談何創作的突破,而當前學校所培養出來的學生,都祇會做皮毛,而深入的人文素質宛如是皮肉,而軋根的技職訓練就是骨架,兩者缺一不可,而最不重要的正是「皮毛」,所以常看到一些眼高手低的創作滿天飛,這還好些,更遭的是「眼低手也低」還自以為是。
以上送給有心幹「設計」的新一代。好好幹,才對的起佩斯爺爺在天之靈。




設計是要做創意還是做生意???
王炳南 寫於 2012117 16:18 ·

在大陸出版的一本「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平面設計」一本中,記錄一場2007年在深圳辦的「中國平面設計國際學術論壇」,其中 (王粵飛先生)提出-----"把深圳的所有平面設計師的一年所產生的收益或是產值加起來可能比不上廣州一個廣告公司全年的營業額。深圳的設計師,甚至包括中國很多從事平面設計的很優秀的設計師、可能他們在許多平面設計的比賽中拿了無數的獎,在海外的也取得很好的成就,但他們兩手空空,他們沒有為中國大的品牌企業做過全案跟蹤,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深圳平面設計這個群體是完全不值得一提的,評價過高了。-----(以上是王粵飛先生在書中的論述)




 自己看到這裡的時候,就想到在台灣的平面設計界,是否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確實一個設計人總是希望能拿個大獎,以證實自己的實力(以前我也做過這樣的白吃夢想),最好作品能得獎、又能在市場上流通又大賣(所謂叫好又叫座),然而自己常在叫好又叫座的慾望中擺渡,總是天下沒有那麽如意的事,往往得獎的設計絲毫沒有給企業帶來多大的市場利益,一次兩次後終要去面對抉擇,自己清淅一個平面設計師要生存下去,光靠得獎是行不通的,只能專心去做「商業設計」才有可能達到立足於社會,這時讓我想到何清輝老師提過----有機會就做創意,創意做不到就只好做生意------
 有趣的是那些得獎高手會常看不起,這些商業設計師,認為太銅臭了,是做創意也好、做生意也罷,都是很難的,佩服那些得獎高手為什麽總是有那麽多的點子,而要生存下來做生意也真不容易呀!!!


附錄:

王老師的網誌:
http://www.facebook.com/taiwanUPUP/notes

王老師的粉絲頁:
http://www.facebook.com/pages/%E7%8E%8B%E7%82%B3%E5%8D%97-BEN-wang/170452443098111

王老師的FB (朋友數已達上限5000):
http://www.facebook.com/taiwanUPUP

歐普廣告設計粉絲頁:
http://www.facebook.com/pages/%E6%AD%90%E6%99%AE%E5%BB%A3%E5%91%8A%E8%A8%AD%E8%A8%88/137175769680040?fref=ts

歐普廣告設計官網:
http://www.upcreate.com.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