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開一半:P 本文依然未完成...)
設計是什麼?
這個問題一路問到博士還是會被問,國內外設計大師們終其一生也究問。
標準答案?!既使有,也會隨著物換星移、民情地理...而改變;即使沒有,也會有個普世的價值和道理存在。
有人說:「設計應該天馬行空,不設限。」
有人說:「設計是有目的創作,有條件。」
又有人說:「設計不僅為商業服務。」
也有人說:「設計離不開商業行為。」
...
你說,該聽誰?
為何開頭寫這個?原因是想告訴同學:設計之大,等著自己去探索;不是網頁聊、書裡說、老師講、業師談、研究論...,你就要相信。理,應多學、多聽、多思考、多試驗、多判斷、多作業,最後重要的還是回到「做自己!」
本刊用一知半解的「二元對立」、「換位思考」繼續把設計之道給理一理。
PS.再三聲明,無料又熬夜寫文僅求砥礪和學習,觀念如有謬誤請惠賜指正,以免害人。
本期內容:
【設計的年代】上一代.新一代
1.有倫理
2.平面設計年代
【二元繼續對立】正.反.合
1.求道理
2.設計再舉例
【換位持續思考】警察辦案.角色扮演
1.要合理
2.廣告像辦案
【最後附錄】
【設計的年代】上一代.新一代
鄒邊近來廣泛向人學,設計界前輩、新銳通通拉進FB。初出茅廬,光耳聞就察覺江湖火藥味;像文人相輕般,設計界也相礙?
不說設計,隔代之間就常有鴻溝。
說設計,上一代對於設計的定義、看法肯定和新一代不同;因立場、因觀點、因認知、因價值觀不同罷了。有什麼好相輕相礙?理,應相親相愛,互相尊重,各自做好自己認為的設計,一起構築設計的全貌才是。
說是非?爭對錯?是分別心。
佛家說,分別心是悟性的最大阻礙;鄒刊07號二元卻說,差異帶來美感與快樂。兩種說法豈不矛盾?鄒邊說,這可能就是二元對立之矛盾融合的哲思境界吧,「正、反、合」的道理,得繼續理一理...。
關於分別心,最常被舉的例子是「辣椒」:辣椒的本性沒有好壞之分,但愛吃辣椒的人就說它好,不愛吃的人就說它不好。好與不好是人們根據自己的需求,分別出來並強加給它的。把「辣椒」換成「設計」,通嗎?從「物換星移、民情地理...」的角度來看,應該也合理。
鄒邊老是愛騎牆,這邊看看、那邊瞅瞅;這邊也對、那邊也行。
那,不是沒原則?
有!只是我的原則...時候到,會轉彎。例如:十年以來的座右銘「無所謂,沒關係」變成了「勇敢學,向前衝」;又如理念從只有「Grid」(現代modernism)變成了欣賞「Post」(後現代postmodernism);三如價值觀和認知從「研究無益」變成了「研究修藝」。
1.有倫理
上面說太多,重點是:鄒邊認為設計是個大道理,台灣設計界是個大家庭,各自在自己的領域和專業上,扮演出色角色,共同打拼以提升整體設計水準,才是硬道理,才有倫理。
2.平面設計的年代
來不及寫了,請參考附錄資料連結,有林磐聳教授、victor交大學長撰寫、整理的台灣設計史料。其中林磐聳教授撰稿的「臺灣設計總論」,裡面談到的年代和設計師,就是鄒邊想分享的台灣平面設計年代。原本還想談談學生的新一代哩,下回分解囉。
【二元繼續對立】正.反.合
開天窗啦!先筆記整理如下:
(二元對立與陰陽-世界觀的衝突與調合/紀金慶/台灣商務/2008.09)
究竟什麼是「二元對立」?「二元」是哪「兩元」?「二元」如何「對立」?
英語是 Dualism,可以翻譯為「二元論」,但「二元對立」更能抓住這個詞背後跑的思考特性。當然了,二元對立自然首先必須是一種「二元區分」,但不僅止於如此。
表一
與二元對立相關的思想家和思想傳統
人物
|
二元組
|
柏拉圖
|
理型界/現象界
|
中世紀教士
|
彼岸/此世
|
笛卡兒
|
心/物
|
康德
|
主/客
|
黑格爾
|
嘗試用辯證法衝破二元對立
|
沙特
|
存在/本質
|
尼采
|
感官/超感官
|
海德格
|
存有/存有者
|
下回繼續好了...。
這一夜偷睡了1.5小時...。
這本書日夜度菇相伴,看很慢:P
【換位持續思考】警察辦案.角色扮演
先用網路文章墊檔一下:
(以下資料擷取自中時電子新聞網)
如果,做廣告像偵探辦案…。
創意人David龔(龔友誠)為了幫客戶香港迪士尼樂園,找到不去那裡玩的人的理由,並用廣告解決它,前陣子,他帶著團隊到香港迪士尼待一個禮拜做研究,由於他一向討厭小孩也不喜歡吵的地方,只好選在雨夜裡摸黑進樂園暗地觀察,看到來玩的遊客多數是一組一組的,他心想,難道每組客人裡的每個人都想來玩嗎?於是他嘗試從中找到不一定想來的消費者,極盡搧風點火之能事,逼他們說實話,蒐集所有的蛛絲馬跡,分析並找到市場機會點。
像這樣用接近偵探調查案子的手法做廣告,其實是David特有的作業模式,「重點在要有一條時間線、順序,去瞭解消費者在每個細節、每個關鍵時間點的心態和聯想,因為很多機會是隱藏在狀況下的!」在他的觀察裡,一般廣告人、客戶都有一個盲點,只看到消費者買東西的瞬間,殊不知,每個商品都有特殊處境以及不同消費者狀況,創意人須能夠同時站在企業、觀眾以及目標消費群的立場想事情,瞭解消費者聯想商品的關係,而不是讓他們活生生地看到廣告策略。
策略才是創意的核心
不只是賣視覺、美學
所以他每回都是抱著從零開始的心態幫客戶做廣告,如同一個想破案的偵探會回到現場蒐證、推理,前些年,他為大陸的露得清保養品拍廣告,針對這個tough的客戶和品項,索性3個月內不拍其他片子,包括遠赴上海專心研究消費者。
這些廣告客戶也許懂David龔,願意給他長時間、足夠的費用和空間,但他在廣告公司的體制裡卻未必行得通,甚至挑戰了既有分工、合作的模式,因而成為爭議人物!
「創意人要更瞭解執行、策略,才能讓消費者感受得到。」David 說,早期的創意人是要自己做策略的,但在國際性傳播集團的運作下,這個空間愈來愈小,如果說他做廣告像偵探辦案,那麼他入行25年至今,同時也展開一場驗證、追尋的過程,他要驗證「策略才是創意的核心」,創意人不只是賣過一個視覺、美學就好。
工具箱:角色扮演 Stolen from David Kung
在David龔的課程裡面,他用「時間線」來說明如何找到問題癥結,把消費者當成案件一樣調查,有時候連"target是誰"可能都搞錯了,往下做更找不到機會,所以我們可以用時間線來思考,抽絲剝繭去找到原因...這個方式因為很像辦案 (我看的推理小說中的那種辦案),我覺得很有興趣,時間線的工具要能活用,轉成為一個創意腳本也不無可能 (落建-看到自己未來篇就是如此) 來自: 明月/David 龔小組 (大陸 豆瓣社區) 2011-01-02 22:40:48
工具箱:時間線 Stolen from David Kung
【最後附錄】網路資源
二元對立與陰陽-世界觀的衝突與調合/紀金慶/台灣商務/2008.09
台灣設計史(我們的設計/波酷網)
臺灣大百科全書/分類瀏覽:設計 (目前文章共101筆)/文建會
臺灣設計總論/撰稿者:林磐聳
世界的新銳設計師50人/《La Vie》編輯部,2007/出版社:麥浩斯
victor交大應藝所學長的超有料部落格:
泛談台灣設計史 1.1/QUENCY
泛談台灣設計史 1.2/QUENCY
泛談台灣設計史 2/QUENCY
泛談台灣設計史 3/QUENCY
【廣告鏡子】David龔:廣告偵探說/部落客介紹David 龔
David 龔小組 (大陸 豆瓣社區: 明月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