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壹鄒刊 10120號刊-DK期末作業:台灣的大學教育 2012.06.11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這句話出自《神童詩》,作者汪洙,字德溫,寧波人,是北宋著名學者。

誤解:除了讀書,其他的都是低級趣味。也就是讀書識字介高尚。
正解:只有善於讀書,加強學習,才能把事情做好。高,動詞=使高。
不管誤解或正解,台灣人、中國人對文憑的重視,由來已久且歷久不衰。

鄒邊為了實現當老師的理想,呒愛讀冊卻一定要插班考大學;不愛研究卻三番四次才考上碩士。拿到碩士文憑後終於有了大學講師資格,也如願的當了15年的萬能老講;去年又因飯碗不保,再度厭惡研究卻又踏上博論研究漫漫長路...

為什麼?因為教育部評鑑報告:系師資結構太差、研究著作太少...
為什麼?因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般觀念深植台灣人心。

慶幸的是,敝人因此開了竅,對設計、對教育、對台灣、對環境有了全新觀念,笑稱把博一當大一念;感概的是,確實如此。心想:到了博一才有體悟?為何不安排在大一?讓台灣大學生及早醒悟!

教書滿15年了,慚愧的是對教育的後知後覺...。是誤人子弟也好,是教育誤我也罷,都不足以談論標題「台灣大學教育」,純粹當期末作業分析練習。




可愛天真又傑出的萬能同學:)


本期內容:

壹、【德日現聲說法】  
1.德國-聽陸老師說
2.日本-聽Huiyi Ou

貳、【龔具箱分析】
期末作業題目:台灣的大學教育分析

參、【附錄教育評論網連】






資料收集:

【德日現聲說法】:

1.德國-聽陸老師說

單有理工學院不足以成大學,以前的大學一定要有神學院、法學院、醫學院,最後才有理工學院。現在的新興大學要有設計學院,才稱得上大學,神學、哲學、美學才得以完整。

台灣教育被某個人給搞砸了,廣設大學教育政策讓良莠不齊的專科、技術學院通通成了大學。台灣成了全世界大學最多的國家,不足以成大學的學校都成了大學,後果可想而知。

原本台灣的教育體制走的是德國體制,德國是學術、職業分科。大學教育從事學術、技職教育重視專才;技職體系出來的學生搞不好賺的比大學生多還多。

學術和職業分科,德國有專科教育非常成熟。專科學校畢業生,不會被瞧不起,反而為人尊敬。因為拿到的專業證書就是技術專精的證明。若是專科學校上不了,還有職業學校、專門學校,都是專業人才教育,職場就業的保證。笑稱:在德國失業保證就是大學畢業。(德國教育體制圖表,詳見下單元)



2.日本-聽Ou老師說

在京都念博士的Ou老師說過的話:

1.日本工匠不需要博士!他們沒有博士迷思!唸完博士再教書一樣從講師作起,不是像台灣唸完博士與碩士教書等級會自然跳,也不管技藝有沒有提升,只要紙張寫的頭銜不同就可以了。

2.日本對帶有技藝的人都一樣尊重,根本不用博士來襯托自己的技藝身份啊。還有我看我們學校到主任教授的老師,都一樣固定維持一兩年就有自己的個展,也就是教書外他們一樣不停的創作,這是我覺得日本與台灣技藝師資不太一樣的地方。

3.但對唸科技或生物這種科系,博士就是研究者!這頭銜就是重要的~但工藝師多博士學位若沒實質技藝,他們並不會覺得博士比較好,我就問過學校修完博士的非常勤講師,別人介紹時他會說是京都藝大畢業的博士好還是工藝家,他告訴我當然是工藝家!那才是一輩子想走的工作不是嗎?總之他們不是像我們什麼都不分都要博士。

4.您說到日本對工匠的敬重有如藝術大師,不需要文憑學識身外加持,這就是我剛到日本最大的震撼。目前我觀察到的是,他們對什麼工作都很敬重,不像台灣太重文憑,各種達人不需要文憑學識身外加持。在日本社會是真的這樣,因此唸博士的人不多,唸博士也不是為了升等或升薪。因為我問過日本人與學生,學歷與這些沒太大關係,因此他們讀博士的人不會多被敬重,讀完博士也不會升等,所有人都是從講師作起,所以你會看到很多教授是大學畢業而已,但不會有人評論為何大學畢業可當教授或看不起,而唸完博士還是從講師慢慢作也不會覺得委屈,因為他們就是認為學歷只是一種基本,所有工作都是要靠實力與專長。

5.說白話一點,技藝這檔事,需要念博士?在日本,目前我看到的是完全不需要。

6.日本人尊重專才,被視為達人不比博士不好。這就是台灣人對博士的迷思,日本人不覺得博士就會高人一等。

7.在日本只要有大學畢業文憑有一定專業技能,就有機會被聘入學校並可以升到教授
但博士畢業卻不一定可當講師,因為學歷不是評斷標準,是以專業作主要評斷。因此在日本當藝術大學老師,幾乎每一兩年就需要一次個展,因為這才是他們看一位老師專長的條件之一,至少我在藝術大學看到的是這樣狀況。是否全日本都這樣,我不確定;但我唸過兩所日本大學都是這狀況。

8.日本多數人不太有博士迷思,我覺得這是可讓整個教育健全的關鍵(這是我目前的觀察心得)。或該說他們分的出什麼領域唸博士是必然,什麼並不見得如此。如對研究人員(如生化或機械等領域的研究)博士就重要,就是種專家的意思,拿到博士就會變成他的頭銜被敬重。但對藝術或一些技藝老師卻不是用有沒有博士去評斷你的能力,而是看你的作品、技術、展覽與得獎經驗等。因此不會有學這方面的擠著要唸博士是為去教書,因為這領域不管什麼學歷都一樣從講師升等,再看你往後的展覽或得獎經驗升等。所以碩士一畢業就去工作搞不好比博士升的快。

9.我覺得他們這樣的觀念,可因應不同的職業所需達人標準。也因此有各領域值得讓人尊敬的從業者,多數人也會專精在領域該精進的地方,不會擠著唸博士只為拿到虛無名聲的一張證明紙。這個是我觀察也跟許多日本人訪談過的,應該是不會被射鏢的觀察結果。



小結:

P 德日教育體制清楚劃分大學和職業教育,學術、職業分科
設計教師就是設計師,持續設計創作,觀念技術能師承
德日沒有文憑迷思,技術專精、技藝工匠能獲尊崇

M   台灣教育改革,廣設大學政策,失策!
台灣社會存有學歷文憑迷思,文憑卻不能當飯吃
碩士、博士人才過剩,造成教育成本浪費而無用

I   以人口比例而言,台灣是世界上大學最多的國家
或許這個特色可發展各校獨特的教育風格
台灣人是聰明的,只是教育政策不明


【龔具箱分析】:

1.題目本質


 台灣大學教育

台灣特色-文化獨特性、國家競爭力、民族自信心
大學精神-知識份子、社會菁英、國家棟梁
教育目的-學做人、學做事、學技能、學知識



2.時間線


 


從一個人的成長時間線,分析發現台灣教育的缺失、現象、問題點。
可針對這些問題點進行改善,不過真是個改革大工程。





3.脫離自己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將台灣和德日兩國的教育體制表做對照,馬上清楚了解兩位專家的觀點是正確的。台灣升學管道真是暢通,每個管道都能成為博士。這不出事才怪!

原本台灣就是學習德國制度,敝人就念過專科教育,早期專科教育在業界非常有貢獻和價值,也是社會動力的來源。只不過漸漸式微,二專、五專紛紛改制為技術學院,又一窩蜂升等為科技大學。以至淪為現今大學不大學、技職不技職之嘆。

再者,資料上研究生的年齡還不能反映台灣現況呢,目前身分還是碩博士生,年齡超過30歲的可是大有人在,可見問題的嚴重與迫切性。



4.心智地圖

 


以學術和職業分科的教育概念,拿「學術」和「技術」兩個關鍵詞加以發想,試圖找出目前大學設計教育不足的部分。發現:現今大學的學術研究氛圍完全不彰顯;技職體系的技術訓練專業度也非常不足。

建議:學術歸學術、技職歸技術;學術得以廣而深,培養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研究型學者。技術必須專而精,技職院校回歸職業學校,做務實專精的技術修練,提升手工藝藝匠的價值,發揚材料新科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